欢迎您登陆本站!

工作简报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简报>正文
松滋市精准扶贫工作简报总第65期
来源: 松滋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: 2017-12-06

发挥职能作用    抓好行业扶贫

市人社局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整合各方资源,强化责任担当,用好用足精准扶贫就业创业政策和社会保险救助政策,行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
落实扶持政策,努力推进就业脱贫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今年,该局利用市镇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,主动对接市扶贫办,进村入户调查摸底,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,及时更新上报数据,实现动态管理。在全面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,围绕“一人就业,全家脱贫”的工作目标,有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服务。一是举办多种招聘活动,帮助自谋职业。先后在城东工业园和6个乡镇片区共举办“精准扶贫 就业先行”主题招聘会24场次,200多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,促进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。二是购买公益性岗位,实施政策性安置。针对部分贫困对象就业特别困难、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,以乡镇为单位,每村开发1-2个从事农村保洁、保安、社会事务管理等公益性岗位,年底可安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人员300多人。三是建立精准扶贫就业车间,引导居家灵活就业。目前,在全市服装加工、手工编织、种植养殖等行业企业建立扶贫就业车间27个,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,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一定补贴,共有近100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。四是扶持返乡和自主创业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通过提供不超过10万元贴息小额担保贷款,创建返乡农民工产业园区、示范项目,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。到目前为止,全市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、示范项目5个、自主创业基地17个,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5人次。

强化技能培训,三级联动助力脱贫

俗话说,“存粮千斗,不如一技在手”。该局探索建立了市级统筹规划、乡镇动员发动、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“三级联动”机制,将“技能培训流动教室”搬到贫困户的家门口,促进培训与转移就业无缝对接,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参加培训成本较高、出行不便等问题。为了增强培训效果,坚持以扶贫对象需求为导向,列出培训“菜单”,专业培训机构依照相关政策要求制成培训“菜品”,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“按单点菜”,年底计划完成1500名贫困人员创业技能培训任务。
贫困人员参加培训,实行“三免两补一推荐”,即除免学费、生活费、住宿费外,还按每人每日55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和误工费。培训考试合格后,办理全国通用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,参训人员可通过就业部门优先推荐就业,享受就业优惠政策。

筑牢保障防线,认真落实医保兜底脱贫

疾病是制约很多贫困家庭走出困境的最大障碍。该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实施方案,构建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扶贫四道防线: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全覆盖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减免起付线,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。二是享受城乡居民大病商业保险优惠政策。精准扶贫对象一年内住院医疗费用减去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后,个人自付合规费用5000元以上的部分,可享受大病保险报销政策。三是配合实施民政医疗救助。属于特困供养人员、孤儿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精准扶贫对象,经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,属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,由民政部门按当年规定的比例和限额给予救助;对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精准扶贫对象,经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民政基本医疗救助等报销后,由民政部门再按一定标准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。四是实施精准扶贫大病补充保险。精准扶贫对象一年内因疾病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,经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等保险后的个人自付合规费用1000元以上的部分,按80%比例进行赔付。截至8月底,全市精准扶贫对象住院治疗,基本医疗保险报销1541.6万元,大病报销293.2万元,民政医疗救助20.3万元。

(市人社局)

抓重点   补短板   强弱项

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

老城镇党委、政府紧扣“精准”做文章,突出抓重点,补短板,强弱项,以全新的精准扶贫思维开展全新的精准扶贫工作,取得了脱贫攻坚的新成就。

聚焦“三种病”,靶向发力扶贫

当前,大多数基层干部扶贫患有“三种病”,一是厌战病。没有了当初精准扶贫的激情,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懒得操心,随便应付;二是悲观病。总认为,目前存量的贫困户大都因老致贫、因病致贫,缺乏产业脱贫、就业脱贫的斗志和能力,即使帮扶责任人再努力,这些贫困户也不可能脱贫;三是兜底病。一味地寄希望于把精准扶贫政策用满用足,兜底扶贫,一劳永逸,皆大欢喜。如果不能迅速看好这三种病,精准扶贫工作必定会大打折扣。为此,老城镇开出了三剂药方:一是以党性如菊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,分层次召开党性如菊故事会、党性如菊报告会,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人、鼓舞人、激励人;二是以文化惠民为平台,以精准扶贫为主题,先后举办了“文化送戏过春节”、元宵花灯会、五一联欢会、七一表彰会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,突出文化扶贫的力量,既为贫困户扶志强心,更为扶贫干部提神鼓劲;三是以调整分工为契机,进一步压实责任。根据全镇精准扶贫的实际,今年在党委班子成员力量上进行了充实调整。一名党委成员负责两个村居的精准扶贫工作,每月从事精准扶贫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15天,并制定严格细致的考核办法,硬账硬结,一月一公示。以党委成员的率带作用,引领全镇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气,树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精准扶贫工作,重振信心,再鼓士气,共施良策,扶志扶贫。

抓住“三班人”,齐心发力扶贫

精准扶贫工作,是最大的政治任务,是首要的民生工程,是全镇重中之重的工作。为做到党员干部齐努力,贫困群众得实惠,今年以来,该镇以一组组合拳打出了精准扶贫的新天地。

一是党委会会诊。为研究精准扶贫现状,破解精准扶贫难题,镇党委将专题会开到村居,每个村利用半天时间,对精准扶贫工作现状进行集中会诊,摆问题、查原因、找对策、用良药、治穷根。目前,已完成了全镇18个村居的集中会诊,并特事特办、难事快办,解决了精准扶贫中的棘手问题。
  二是村居书记赶考。从上至下,精准扶贫工作都是书记工程。为强化村居书记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。今年以来,全镇连续组织了几场书记专场考试,一考政策熟不熟,二考情况明不明,三考工作实不实,四考效果好不好。几场考试下来,有的书记红了脸,有的书记出了汗。除了集中大考以外,还经常进行突击性现场小考。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村党总支书记,轻则问责,重则调整。今年,先后调整了3名农村党总支书记,提拔更有能力、更有干劲的基层干部挑起了精准扶贫的大梁。
  三是专班深入整改。自全省扶贫开发系统开始清洗数据以来,老城镇先后召开档案整改培训会3次、开展专项督查活动4次。今年共剔除不符合条件硬伤户82户253人,删除重复人数6人,动态调整补录漏录人员88人,合户2户减少1人,大数据比对剔除不符合条件硬伤户17户50人,标注已脱贫硬伤户135户382人,标注贫困死亡、出嫁、迁出等自然减员人口166人,新增新识别贫困户44户61人,未脱贫改已脱贫45户134人,上报市扶贫办拟回退15户31人。通过持续不断地整改,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、电子化,提高了精准识别准确率和数据录入精准度。

借助“三股力”,抱团发力扶贫

在精准扶贫工作中,该镇注重借助三股外力,使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一是争取部门抱团之力。今年年初,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杨清亮组织人社、民政、住建、水利、农业、林业、发改、扶贫办等12家市直部门负责人,前来老城现场办公,落实项目13个,落实项目资金490万元,其中城东水改项目,实现了4个村通水;省二级公路陈老公路建成通车;丰坪桥建设完成主体工程;澌洋洲农业后扶项目竣工投入使用;完成了一柱观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新建工程、3个市级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发电,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,夯实了精准脱贫的硬支撑。
  二是增强产业扶贫之力。2017年,是老城镇产业扶贫的丰收年。4500亩的萝卜种植基地、1500亩的东北大葱基地、1000亩的菊花种植基地、1200亩的虾稻连作种养基地、1300亩的柑桔、柠檬种植基地形成规模,通过种养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的领跑,让贫困户跟着受益,尤其是今年3月,引进湖北元亨金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流转土地1000亩,发展蛋白桑种植,倍受贫困户欢迎。由于该企业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,优先聘请贫困户就近务工,直接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村居的精准扶贫工作。其中,有18户贫困户流转土地63亩,流转金3.15万元;长期就业的贫困户有15人,临时务工的贫困户有10人,仅今年上半年,该公司就支付贫困户工资5.9万元。按照该公司发展计划,明年年初,还将再流转土地5000亩,打造全国最大的蛋白桑种植基地,产业扶贫如芝麻开花、节节攀升。
  三是巧借驻村帮扶之力。市直部门和镇直单位驻村工作组,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。该镇党委要求各村居党总支、村委会为驻村工作组当好“马前卒”,镇委班子成员只要下村,总要第一时间与驻村工作组干部交流工作,沟通情况。同时,积极引导驻村工作组因村施策,因户施策,确保帮到需求上、帮到点子上、帮到贫困户的心坎上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各驻村工作组所在单位党员干部走访贫困户3483人次,落实帮扶资金217万元。其中,仅市纪委一家每年落实帮扶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。

(老城镇)

 当好第一书记解决好“三大”问题

我是松滋市教体局驻纸厂河镇金鸡山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。历经两年的驻村工作,我对精准扶贫第一书记这个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,这绝不是走形式、添履历的“镀金作坊”,而是干实事、看实绩的“炼金熔炉”。要当好第一书记,我认为大体要分三步走,解决好三大问题:

第一步,要解决好融入村民的问题

第一书记要想在农村有所作为,挨家挨户走访座谈是必修课。在与村民接触中切忌讲大话、说空话,要紧紧围绕经济收入、孩子上学、粮食直补、新农合、养老保险、民政优抚等涉及贫困户切身利益和真正关心的问题,与他们拉家常、说想法,谈政策、办实事,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,真正与村民融为一体。自到任以来,我始终坚持驻村不离岗,节假日也很少休息,40个月的驻村实践,我的体会是:只有住下来,才能静下心;只有静下心,才能沉下去;也只有沉下去,才能接地气;只有接地气,说话才有底气,办事才有灵气。
  
第二步,要解决好发展方向的问题
  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,他们才是发展的主体,一定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想法,依靠、鼓励、支持他们发展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我们要发挥自身熟悉政策,创新意识较强的优势,着力引导他们创新发展思路,改变传统种植,打造地域产业特色,全力实施“一村一品”战略。两年来,我们工作组上找农科院,下跑农业局,因地制宜争取省部级优质高产油菜示范种植项目落户我村,该项目实行肥料、种子、农药全供应,机耕机播机收一条龙,飞防治病治虫全免费模式。项目实施后,每亩土地增收300至400元,百姓尝到了甜头,得到了实惠。今年,我村种植面积可望达到4000亩。此外,为进一步增加效益,打造产业链,我们还积极争取荆州农科院支助,引进了先进的榨油设备,全力打造“金山绿色鲜油”品牌,该品牌现已注册上市,预计村集体经济可增收近4万元。与此同时,为稳定持续壮大集体经济,工作组还多方考察,争取光伏发电项目,建起了50千瓦发电站,截止目前已发电27680度,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5万元。
  
第三步,要解决好真抓实干的问题
  再好的想法,不真抓实干,不付诸实施,终究只是“嘴上说说,墙上挂挂”。为此,作为第一书记,我始终把工作落实放在首位,始终坚持以“三抓三聚三增强”为抓手,全力抓班子、聚正气,增强支部凝聚力,抓民生、聚和气,增强群众获得感,抓发展、聚志气,增强致富自信心,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,想方设法引进帮扶项目资金。驻村两年来,我们主要解决了三大问题:即帮谁?谁来帮?怎么帮?
  首先是解决识别帮谁的问题。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,我们高度重视贫困户识别退出工作,始终牢牢坚持用“四个零”(程序零瑕疵,对象零错误,表卡零差错,人员零上访)的工作要求,全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428人,实现脱贫减贫116户287人,现有贫困户53户141人。
  其次是解决谁来帮的问题。我们教体系统为确保实现三年扶贫攻坚目标,专题下发《关于开展结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》,组织了303人教育系统中层党员干部开展帮扶,全面落实了一对一结亲结对帮扶,做到真心帮扶,一帮到底。
  最后是解决怎么帮的问题。市教体局扶贫工作组和金鸡山村两委一道,针对村情户情,对症下药,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两大短板。一方面,在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,村投入资金28万元,持续改善基础设施,解决好了农村饮水安全、农田灌溉、道路交通等突出问题。另一方面,严格遵循“扶贫靠造血”“造血靠产业”的原则,全力推进产业促脱贫进程。一是充分利用“三大基地”(果蔬种植基地、三红蜜柚基地、天地人和蔬菜种植家庭农场)带动作用。我们工作组为贫困户牵线搭桥,鼓励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,截至目前,共有21户贫困户就业脱贫。其中,在果蔬专业合作社打工,年增收5000元以上的有5户;在三红蜜柚基地打工,年增收6000元以上的有9户;在天地人和蔬菜农场打工,年增收预计达8000元的有7户。如:5组邓河恒和妻子长期患病在基地做长工,打短工,去年收入6900元,今年可达到8000元;邓河庆、王文贵的妻子,他们在基地打短工,年收入均过6000元。二是狠抓养殖业,做强种植业。实施“百千万”工程,滴灌到户扶持脱贫。在全村发展100亩果蔬种植基地,主要种植密本南瓜、杂交冬瓜,培训、肥料、种子、育苗,村集体对贫困户每亩补助380元;栽种1000株三红蜜柚(10元/株),贫困户树苗免费发放;养殖10000羽(头、尾)家禽牲畜(含鸡、猪、羊、鱼),每只小鸡购价12.5元,由工作组补助10元,仔猪购价500元,工作组每头补贴250元,母猪1000元,补贴700元。三是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。全村53户贫困户每户都有一项以上的产业发展项目。贫困户王文年养殖本地土鸡600只,生猪6头,母猪1头,山羊50只;贫困户张小凤养殖本地土鸡50只,生猪5头,栽植三红蜜柚50株;贫困户张华顺、熊河秀、杨书信、王文贵、王宏玉种植南瓜冬瓜共17亩,亩产至少5000-6000斤。产业扶贫已在金鸡山村蔚然成风……

(市教体局驻纸厂河镇金鸡山村第一书记赵绍国)

纸厂河镇:产业扶贫成效显著

纸厂河镇坚持把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,着力打造绿色稻米、生态水产、设施蔬菜、林下种养四大产业板块,再生稻示范基地已达3000亩,带动农户种植5000余亩;稻虾连作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;发展蔬菜大棚近500个。城址山村以放马庄园、晋鹏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基地,共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18户,每亩年流转费600元,吸纳22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,户平年增收3500元;发展绿色稻米产业累计带动79户贫困户参与;有64户贫困户参与庭院黄桃、脐橙种植,有27户贫困户在神农食品公司的支持下养鸡5000余只。金鸡山村大力建设高产油菜示范种植基地,面积已近4000亩,亩均增收400元,引进先进榨油设备,全力打造“金山绿色鲜油”品牌,该品牌现已注册上市,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近4万元;发展果蔬产业,由村集体按照380元/亩予以补助,带动41户贫困户参与种植;发展土鸡养殖2650只,村集体给与贫困户每只鸡苗10元补助,保底回收;种植三红蜜柚近1000株,由集体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树苗。桂花树村在2016年引进松滋市云天、绿晟和金鑫藕带三家专业合作社,成片流转土地5413亩,发展稻虾连作和藕带种植,贫困户直接从流转土地中获益4.7万元,有20户贫困户参与打工,户平年增收1万元以上,村集体经济增收34万元,2017年该村又引进两家专业合作社并签订意向协议,流转土地近3000亩,基本实现整村土地流转。陈家场村金龙农贸合作社大力引导农户种植菜薹、南瓜、莴笋三季蔬菜,有13户贫困户参与种植,亩平增收近5000元;杨家山柑桔产销合作社着力发展柑桔产业,农户种植面积现已达850亩。此外,以三岗、十字岭、蔡家桥村等为核心的丘陵片区花卉苗木、林果经济,以万福、裴家河、官堰坪、纸厂河等村为核心的平原地区绿色稻米、设施蔬菜产业,以大湖、桂花树村为依托的生态水产养殖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,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,引领致富能力明显增强。

南海镇: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

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、提升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,是实现整村脱贫的必要条件。今年该镇多措并举增收,大力发展集体经济。一是土地流转增收。通过规范竞标程序、相对固定价格等方式,流转土地8500亩,亩平价格700元,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80万元。其中,百溪桥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,将农田整成形,机耕道、抽水泵房全覆盖,着力改善村集体600亩机动地生产条件,交由大户承包经营,年收益15万元以上。二是专合经营增收。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”等形式,开展技术指导、信息传递、物资供应、产品加工、市场营销等服务,获得集体收入。横岭村盛产柑桔,共有柑桔林1962亩,年产1200万斤,为做强柑桔产业,村级成立专业合作社,并注册“滋横”商标,9月下旬,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参展,合作社的精品果园以21个大户为龙头,实行品牌销售,农户按销量给合作社交年费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预计今年可收益5万元以上。三是服务项目增收。剑峰村、断山口村关闭原村办砖瓦厂后,引进新的投资老板,投资1000万元以上,引进新设备,生产新型建材,村级无需投资一分钱,仅场地租赁收入,每年村均收益23万元。赵家垸、三垸、拉家渡等村,服务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和G351国道建设,村平增加收益130万元。

陈店镇:巩固脱贫不松劲

陈店镇认真落实“三个不变”要求,坚持三措并举巩固脱贫。发展产业巩固脱贫。突出花卉苗木、柑桔种植、油茶产业、家禽养殖等产业优势,推出针对性强的产业扶贫“菜单”供贫困户选择,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。目前发展家禽养殖贫困户37户,发展花卉苗木贫困户7户,发展油茶种植贫困户48户,发展柑桔种植贫困户8户。引导贫困户土地向专业养殖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业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流转,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。全镇有8家私营合作社主动联系贫困户62户,组织贫困户务工和发展产业。柏杨村、茶铺子村通过劳务公司、合作社网罗贫困户20户;石桥村通过成立合作社,有43户贫困户参与。就业帮扶巩固脱贫。充分依托临港新区企业和产业聚集优势,优先满足贫困户就地就业需求,多次组织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参加园区企业招聘会,有7人顺利就业。在嘉施利设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,企业优先安排19名贫困户在公司就业。加强就业培训,提升贫困户就业技能,争取市人社局支持,在全镇范围内,分期分批举行劳动技能专业培训,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。据统计,目前在园区就业42名贫困人员,人均收入可达到3万元以上。落实政策巩固脱贫。全镇31户贫困户享受临救补贴,解决资金3.1万元。落实重度残疾贫困人口两项补贴,贫困户中有147人享受补贴。组织金秋助学活动,对4名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金1万元。危房改造年度任务全部完成,危改资金全部发放到位。

建议您使用IE8.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
主办:松滋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:松滋市政府大楼500室 联系电话:0716-6267330 投稿邮箱: szjzfp@163.com
松公网安备42108702000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