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登陆本站!

扶贫日志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扶贫日志>正文
精准扶贫工作日记(陈店田云兵)
来源: 松滋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: 2015-11-20

精准扶贫工作日记

 

    2015年10月20日       星期二      天气:晴

根据全镇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统一部署,我在所驻的全心村开展结对帮扶,今天我打算开展2个联系户的走访。

 

立足实际,多方探讨发展思路

(姚永芹家)

初到姚永芹家,两层楼房还有大半新,门口有田,屋后有山,家里有三口人也是三辈人,两头年猪,十几只土鸡……心想也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嘛。

一听是镇里来的人,姚永芹脸色明显变好,还不停说着感谢好政策之类的话,在我说明今天是全国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走访帮扶后,她更高兴了。当我开始询问家庭情况及收入来源时,她笑盈盈的脸立马沉下来,原来她家的3亩薄田,也只种水稻,这就是全部生活来源和口粮,她上有先天聋哑的公公,下有精神类疾病的儿子,自己也被高血压、类风湿、重度结肠炎等疾病缠身,前些年,她丈夫,这个家里的唯一支柱,也因高血压过世,雪上加霜的遭遇让她的世界再无色彩。

政策性扶持的那一点钱根本不够他们的医药费,生存线上挣扎的他们何谈生活?我提出给其子曹华在附近提供一个体力较轻的工作,或者让姚永芹做一份环卫方面的工作,也能适当增加收入;另外争取解决其公公五保供养,提高养老待遇,也减少家人照顾精力。看着面有难色的母子二人,才知道儿子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后体质非常弱,还随时可能发病,母亲已过六十,也不能负重,而且还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和残疾的公公,加上没有也不会使用交通工具,看来外出务工,哪怕是轻松点的工作都不现实。

看来他们只能在家发展产业了,一方面既可以兼顾家庭,另一方面又能解放体力,最关键的是发展产业后的的家庭更有后续动力。仔细考虑后,我想到了全镇的特色苗木产业和新型养殖业。

面对他们母子对种植、养殖的重重担忧和不自信,我邀请了姚永芹的哥哥(离职村干部)一起来商量开导,并且承诺从信息、技术、防疫、销售等多方面全力帮扶,为进一步打消“风险”、“无能力”等顾虑,我分析了当前迈步发展与故步自封的利弊,又更为详细的开展产业介绍,从土鸡散养的低收入投入到精细化管理,从应时苗圃的小型培育到经济作物的扩大化种植等,半天的交流终于见她脸色又活泛起来,我的心里也跟着有了底气。

这个家庭再不发展就真的完了,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,也是我对这家人的承诺。

等几天我还得找时间带他们母子去别处看看,学学。

 

安居为先,结对帮扶帮到关键处

(邓启英家)

她家因地势较高,不边公路,得走一段刨渣和石阶路。步行至房屋可见处,抬眼望去,那土屋遍布着裂痕,歪垮着肩膀却还勉强支撑着。行至大门口,正见这位70多岁的老人,佝偻着腰,颤颤巍巍的刚放下一担从堰塘里挑来的水,老人骨瘦如柴、弱不禁风的样子看着着实令人心疼,环顾房屋内部陈设,依然是黑漆漆的不见太多光照,连锅碗瓢盆都没置办齐全,“家徒四壁”这个词也不能完全形容这里的情景,即使这是我第二次登门,内心还是太多感慨,只恨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,自己能为这些人做的太少。

这家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,因家庭困难,儿子痛苦结束前两段婚姻后,现在外打工赚点微薄工资,儿媳随同照顾家小没有就业,老人带着智力障碍寡居多年,家里不通公路,没法用上自来水,更严重的就是老房子破旧,瓦不避雨,墙不挡风。

对于她家的帮扶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居住问题,此房简单修补已无济于事,原址改建又不符合规定,而且现房屋所在地生活及其不便,所以建议到小区附近新建房屋,确保老人安居,让她的儿孙回来也有个着落,再进一步解决孩子们的就业问题,最终实现家人团聚和稳定的生活保障。

由于邓启英与外界不能正常沟通,打听到老人平时全靠住在附近的侄子薛家喜一家关照,并能代为做主,随即又辗转到薛家喜家,先交换了想法,初步达成了共识:第一,按照“双十条”的要求,我在规划区范围内协助找好建房基地。第二,请薛家喜发动亲戚朋友帮忙筹措建房资金,再根据户主的需要选择房屋建造类型,如果是平房还可以通过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一定资金。第三,等房子建成,儿媳带着孙子回来,就近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,照顾老小。

 

 

建议您使用IE8.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
主办:松滋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:松滋市政府大楼500室 联系电话:0716-6267330 投稿邮箱: szjzfp@163.com
松公网安备42108702000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