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登陆本站!

典型聚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典型聚焦>正文
用硬措施啃“硬骨头”——松滋市洈水镇齐奏脱贫攻坚进行曲
来源: 松滋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: 2015-11-16

初冬不见冬,洈水涌热潮。

洈水镇地处湘鄂边界,位于松滋西南边陲,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、少数民族聚集区、武陵余脉丘陵区,辖一区(洈水旅游风景区)、两园(洈水国家森林公园、洈水国家湿地公园)、25个行政村、4个社区居委会,国土面积365平方公里,总人口8.7万人。

2004年,洈水镇与洈水旅游开发区合并后,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城乡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一些偏远山区、库区和老区发展还相对滞后,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。全镇目前仍有6个村属于省级贫困村,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97户7577人,约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5 %,啃掉这块“硬骨头”,是全镇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。

作为松滋市扶贫攻坚“主战场”,自2012年以来,洈水镇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,以过硬的措施,精准发力、精准滴灌、精准施策,扶贫攻坚的步伐一步比一步坚定。2014年如期完成442户1290人的减贫任务,2015年预期脱贫1568户3451人。

“真扶贫”、“扶真贫”,扶贫动真招

在该镇蒋家冲村部,悬挂着一巨幅“作战图”,将全村划分为7个作战区,按照贫困程度,制定了项目帮扶计划;按照产业布局,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。“挂图作战,实行军事管理;决战决胜,率先摘帽脱贫。”蒋家冲村党支部书记邓华楠的华语底气十足、掷地有声。

按照市委、市政府扶贫攻坚作战号令,水镇精准扶贫指挥部精心谋划,推出了“突出六个工作重点、发展六大片区产业、赢得六项攻坚实效”的具体举措,29位村居支部书记、30家镇直单位负责人分别与指挥长签下军令状,镇、村、组三级紧急响应,以军事化谋局布阵,制定攻坚计划,瞄准最贫困的乡村、最困难的群体,全镇上下擂响了扶贫攻坚战鼓。

精准识别、建档立卡是抓好精准扶贫的“头号工程”。只有将真正的贫困人口评议出来,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才能实现真扶贫、扶真贫。

“精准识别必须坚持‘三公’原则,按照‘四看’目测法、‘七进七不进’否决法和‘五评’程序严格把关,一步也不能减少。”市总工会驻村干部卢炜在全市精准扶贫誓师大会后,当即就把生活行李带到了樟木溪村部,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的“战场”上。

“精准识别完成后,我们按生产落后型、技能缺乏型、产业滞后型等进行了信息分类,建档立卡,做到一家一户一本扶贫档案、一个脱贫计划、一套帮扶措施,以便针对性开展帮扶,后期还要对贫困户实行跟踪监测、动态管理,建立常态化进退机制。”九岭岗村党支部书记邹英英如是说。

“一根针”、“千条线”,聚力拔贫根

按照“工作组帮扶、干部挂钩、部门协作、企业共建、社会参与”五位一体的扶贫思路,洈水镇形成了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市级工作组牵头、一名党委领导挂帅、一个镇直部门协作、一个企业结对、一名在外成功人士做参谋的帮扶制度,实现了村级帮扶、贫困户包保全覆盖。

今年,市委、市政府向洈水镇选派了16个驻村工作组,镇党委结合镇村实际情况,将30个镇直部门和11家规模工业企业及时进行调整补充:镇直帮扶单位为帮扶村发展1至2个主导产业,每年向驻点村集体投入资金不少于1万元;镇内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对口帮扶,为贫困农户解决就业岗位,为贫困村提供资金扶持。

王家兵,成都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,受聘担任龙王垱村党支部名誉书记,他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土地平整项目的资源优势,为龙王垱村制定了“五个一”的帮扶计划,即组织村组干部赴成都进行一次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、每年为村里办一项民生工程、每年落实一项产业发展项目、成立一个教育帮扶基金、每年举办一次在外老乡联谊会。

为帮助村级脱贫找路子,洈水镇积极主动联系镇籍在外优秀党员、成功人士和商界精英,聘请了32名村党组织名誉书记和村级发展顾问,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,激发了全镇脱贫攻坚的活力,到家乡扶贫开发浪潮中,形成了社会各界情系洈水扶贫开发的强大气场。

不仅如此,洈水镇委、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学生助学工作,已连续3年累计资助9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以圆梦想;每年定期组织机关干部、镇直单位、爱心企业开展“慈善一日捐”活动,将募集到的爱心款全部用于春节期间走访特困群众。

干部是扶贫攻坚的关键,精准扶贫是检验干部责任担当、工作作风、能力素质的一线战场。桩号包保是洈水镇扶贫的又一利器。该镇大力实施贫困户桩号包保工程,广泛征集种养大户、致富能人等各方面的意愿,实行市级驻村干部、机关行政干部、部门干部、村组干部、致富党员直扶包户责任制,让干部与贫困户立下“愚公志”、结下“血脉亲”,一定三年不变,不脱贫不出户、不脱贫不脱钩。

通过扎下干部这“一根针”,统一各方步调,统筹各方资源,带动形成了贫困户脱贫的“千条线”,进而增强了全镇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。

“富脑袋”、“富口袋”,创新注活力

北闸村低保户严小新双腿残疾,一直靠民政救济维系生活。“政策再好,还是要靠自己努力。”在调查走访中,帮扶干部得知严小新想靠自己的手艺编织草绳,当场答应帮他筹措工具,解决好市场销路,坚定了他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”的信心。

扶贫更要扶志,“输血”不如“造血”,“富脑袋”才有“富口袋”。洈水镇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调整产业结构,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,构建企业与农民利益联合体。羊肚菌种植与深加工是洈水镇今年4月招商引资的一项总投资达1.5亿元的高科技农业项目,仅5个月时间,公司已投资完成1200万元,流转土地1000余亩,实现了蒋家冲村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。公司还成立了三羴菌稻轮作专业合作社,农户加盟到合作社,采取土地入股,保底分红,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。

“要钱要物,不如要发展项目。”这一共识让群众尝到了甜头。洈水后坪葡萄采摘园、北闸龙翔猕猴桃采摘园等一批生态农业项目相继落地见效,更带动了洈水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抢滩登陆。今年国庆节期间,洈水景区创旅游综合收入近1400万元,旅游人数同比上涨112%,实现了旅游开发与扶贫开发互助共赢。

如今,政策向贫困户倾斜、资金向贫困户聚集、项目向贫困户靠拢,一幅幅扶贫攻坚、共赴小康的生动画卷,在洈水战区徐徐展开:蒋家冲村依托羊肚菌、水蛭“两大基地”和油茶、花卉苗木、畜禽养殖“三大产业”以及村企互动、专合带动、基地联动、项目驱动“四大模式”,促进特色产业发展;九岭岗村围绕大入户、大培训、大整合“三大行动”,加快老区脱贫步伐;樟木溪村致力于打造绿色幸福村,发展猕猴桃、茶叶等生态观光农业,农家乐、家庭农场、特色农产品店等第三产业悄然兴起;王马堰村打造南大山生态旅游观光带,确保库区贫困群众不掉队、不落人、不返贫;金花村在解决贫困户用电、出行、生产上下苦功,带动村民发展中药材、稻虾轮作、生猪养殖等产业;火连坪村因户施策、对症下药,在新农村建设上做文章,力求改变贫困群众生活条件;石牌、仙女洞、汪家咀、麻砂滩、龙王等村发挥各自优势,成功闯出了菊花、苗木、萝卜、油茶、桔柚等产业扶贫的新路子。

脱贫攻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,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。目前,松滋洈水人正在顽强拼搏、排除万难、集腋成裘,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,让一项项扶贫硬措施落地生根。今明两年,洈水镇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,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拟达1亿元:大力实施通村公路、农村电网改造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、高山片区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;依托小城镇建设,筹资对西大路实施集中整治和铺装工程,拉开城镇框架,对集镇进一步美化亮化,着力打造特色风情旅游名镇,确保全镇人民共享小康美好生活。

在奔向小康的路上,一个个实招,一系列硬举措,让洈水人民激情满怀、信心倍增。一首脱贫攻坚进行曲,正在山清水秀的洈水大地齐声高奏······

建议您使用IE8.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
主办:松滋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:松滋市政府大楼500室 联系电话:0716-6267330 投稿邮箱: szjzfp@163.com
松公网安备42108702000030